
Smirk 最早提出了 R on T 型室早的概念(R Waves Interrupting T Waves),并认为一定情况时,R on T 型室早可诱发室速 / 室颤(VT/VF)。其后,不少学者将 R on T 型室早视为 VT/VF 的预警指标。
定义
R on T 型室早是指室早的QRS 波落在前一心搏的 T 波之上,当基础心搏伴QTc 延长时可能引发尖端扭转型室速(TdP);QTc 正常时可能引发多形性室速。当诱发 VT/VF 的 R on T型室早的联律间期≤300ms 时,称为极短联律间期的室早诱发了室颤,属于特发性室颤。
发生机制
①心室易损期理论:正常时,T 波顶峰前 20~30ms 的范围称为心室易损期,此时心室肌细胞的相对不应期刚刚开始或马上开始,使其不应期离散度大,再加上病理因素能使室颤发生阈值降低时,落入该期的 R on T 型室早则可诱发VT/VF;
②触发机制:在病理或遗传因素的作用下,心室肌或浦氏纤维细胞动作电位的复极 3 相发生瞬时内向电流时,可形成一次新的除极(3 相早后除 极,EAD)。参与 EAD 的离子机制包括 L- 型钙通道的 再次激活,肌浆网释放大量 Ca2+,导致钠钙交换体的 活性增强;
③其他机制:R on T 型室早还能通过自律性增高等机制诱发并维持 VT/VF。
临床意义
R on T 型室早可见于无器质性心脏病者,如特发性室颤;但更多见于心肌缺血、梗死,心肌病,遗传性心律失常等情况。对于急危重症伴频发R on T 型室早者,应给予密切监护和常备抗心律失常药物及除颤器。应紧急纠正基础疾病。对于 QT 延长者,可采取快速起搏提高心率而缩短 QT,静推硫酸镁或异丙肾上腺素等防止 TdP。
原创文章(本站视频密码:66668888),作者:xujunzju,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zyicu.cn/?p=2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