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性霉素 B 脂质体在重症监护病房中的作用:专家意见书

1.对于侵袭性念珠菌病(IC)的经验性治疗,推荐使用棘白菌素类药物。但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如患者存在肾功能不全、对棘白菌素类药物过敏或不耐受,以及考虑到当地流行病学和耐药模式L-AmB 可作为替代选择

2.对于光滑念珠菌感染,由于其对氟康唑天然耐药率较高,推荐使用棘白菌素类或 L-AmB 进行治疗

3.对于近平滑念珠菌感染,氟康唑、棘白菌素类和 L-AmB 均可作为治疗选择,具体用药应综合考虑患者的个体情况和当地真菌的耐药谱。

4.在治疗 IC 时,若患者临床症状改善且真菌学证据转阴,可考虑在达到足够治疗疗程(一般为临床症状消失后再持续治疗 14 天)后停药。

5.对于侵袭性曲霉病(IA)的治疗,伏立康唑通常作为一线用药。然而,在无法使用伏立康唑(如药物相互作用、不耐受等)或考虑到当地曲霉属的耐药情况时,L-AmB 可作为有效的替代治疗药物

6.对于毛霉病的治疗,L-AmB 是主要的治疗药物之一,推荐使用高剂量(5 – 10mg/kg/ 天)。同时,应尽可能纠正潜在的免疫缺陷状态,并考虑进行外科清创术。

7.对于 ICU 中疑似 IFI 的患者,应尽快采集合适的临床标本(如血液、痰液、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脑脊液等)进行微生物学检查,包括真菌培养、涂片镜检以及分子生物学检测(如 PCR)等,以明确诊断。

8.1,3-β-D – 葡聚糖检测(G 试验)和半乳甘露聚糖检测(GM 试验)可作为 IFI 的辅助诊断方法。但需注意其假阳性和假阴性结果,应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及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在特定患者群体(如造血干细胞移植受者、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者等)中,连续监测 G 试验和 GM 试验的动态变化可能有助于早期诊断和病情监测。

9.对于 ICU 中机械通气的患者,若高度怀疑肺部真菌感染,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的检查(包括培养、涂片和相关抗原检测)对于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10.在开始抗真菌治疗前,应尽可能获取病原学诊断依据。但在临床高度怀疑 IFI 且病情危急的情况下,不应因等待病原学结果而延误治疗,应及时启动经验性抗真菌治疗。

11.L-AmB 的推荐剂量因不同的真菌感染类型和患者情况而异。对于大多数危重症患者的 IFI 治疗,常用剂量为 3 – 5mg/kg/ 天在治疗毛霉病等严重感染时,可能需要使用更高剂量(5 – 10mg/kg/ 天)。但在使用高剂量时,应密切监测患者的不良反应,尤其是肾毒性。

12.L-AmB 的给药方式通常为静脉滴注。为减少输液相关的不良反应(如发热、寒战、低血压等),可在给药前给予解热镇痛药(如对乙酰氨基酚)、抗组胺药(如苯海拉明),必要时可联合使用糖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但需注意糖皮质激素可能增加感染扩散的风险,应谨慎使用。

13.L-AmB 的药代动力学特点在不同患者群体中可能存在差异。例如,儿童、老年人、孕妇以及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其药物的分布、代谢和排泄可能与正常成人不同。在这些特殊人群中使用 L-AmB 时,应更加密切地监测血药浓度,并根据监测结果调整剂量,以确保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14.在使用 L-AmB 治疗 IFI 的过程中,应定期监测患者的肾功能(如血肌酐、尿素氮等指标),因为 L-AmB 具有一定的肾毒性。若出现肾功能损害,应根据损害的程度调整药物剂量或暂停用药。同时,可采取适当的措施来保护肾功能,如补充足够的水分、避免同时使用其他肾毒性药物等。

15.对于 ICU 中存在免疫抑制状态的患者(如接受化疗、放疗、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以及患有艾滋病等免疫缺陷疾病的患者),应高度警惕 IFI 的发生。在这些患者中,若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感染症状难以控制等情况,应及时进行 IFI 的相关检查,并考虑预防性使用抗真菌药物。在选择预防性抗真菌药物时,应综合考虑患者的免疫抑制程度、可能感染的真菌种类以及当地的耐药情况等因素。对于某些高危患者,如造血干细胞移植受者,在预处理阶段和移植后的早期,可考虑使用 L-AmB 进行预防,但需权衡预防用药的收益与潜在的不良反应。

16.对于 ICU 中使用广谱抗生素时间较长的患者,发生 IFI 的风险增加。应密切观察这类患者是否出现真菌感染的迹象,如口腔黏膜白斑、肺部新的浸润影等。若怀疑感染,应及时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

17.在 ICU 中,应加强对环境和医疗器械的管理,以减少真菌的传播。例如,定期对病房进行清洁和消毒,特别是对通风系统、加湿器等容易滋生真菌的设备进行维护和消毒;对于使用的医疗器械(如呼吸机管路、导尿管等),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更换和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18.对于 ICU 中发生 IFI 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加强营养支持,改善患者的免疫状态。合理的营养支持有助于提高患者对感染的抵抗力,促进病情的恢复。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营养途径(如肠内营养或肠外营养)和营养配方。

19.对于病毒肺炎(如流感病毒肺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等)合并 IA 的患者,若患者无其他高危因素(如中性粒细胞减少、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等),应在获得微生物学确诊后再开始抗曲霉治疗;若患者存在高危因素,可考虑在高度怀疑 IA 时即启动经验性抗曲霉治疗,L-AmB 可作为治疗选择之一。

20.在 ICU 中,对于同时存在细菌感染和 IFI 的患者,应同时进行有效的抗菌和抗真菌治疗。在选择抗菌药物和抗真菌药物时,需考虑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避免不良反应的增加。同时,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1.对于 ICU 中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且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患者,若出现肺部感染症状加重,应警惕曲霉感染的可能。在进行常规抗感染治疗的同时,应进行相关的曲霉检测,如 GM 试验、真菌培养等。若确诊为曲霉感染,可根据病情选择 L-AmB 等药物进行治疗。

22.在使用 L-AmB 治疗过程中,若患者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如严重的过敏反应、不可逆转的肾功能衰竭等),应立即停药,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在不良反应缓解后,若仍需继续抗真菌治疗,可考虑更换其他类型的抗真菌药物。

23.对于 ICU 中患有恶性肿瘤且接受化疗的患者,IFI 的预防和治疗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管理。在化疗期间,可根据患者的粒细胞缺乏程度、是否存在其他免疫抑制因素以及当地的真菌流行病学情况,选择合适的预防措施,如使用 L-AmB 进行预防。若患者发生 IFI,应及时进行治疗,治疗方案应综合考虑患者的肿瘤病情、免疫状态以及真菌的种类和药敏结果等因素。

24.对于 ICU 中患有糖尿病的患者,由于其血糖控制不佳时易发生真菌感染,应积极控制血糖水平。同时,在治疗糖尿病的过程中,应注意药物对免疫功能的影响。若糖尿病患者发生 IFI,应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根据感染的真菌种类和病情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抗真菌药物,L-AmB 可作为治疗选择之一。

25.在 ICU 中,对于接受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的患者,L-AmB 的药代动力学可能会发生改变。在这类患者中使用 L-AmB 时,应密切监测血药浓度,并根据 CRRT 的模式(如持续静脉 – 静脉血液滤过、持续静脉 – 静脉血液透析等)和剂量调整药物剂量,以确保药物在体内达到有效的治疗浓度,同时避免药物蓄积导致不良反应增加。

26.对于 ICU 中发生 IFI 的新生儿和儿童患者,L-AmB 的使用应更加谨慎。由于儿童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特点与成人不同,应根据儿童的年龄、体重、肾功能等因素,精确计算药物剂量。在使用过程中,应密切观察儿童患者的不良反应,如发热、呕吐、腹泻等,并及时进行相应的处理。

27.在 ICU 中,对于怀疑患有隐球菌脑膜炎的患者,L-AmB 联合氟胞嘧啶是主要的治疗方案之一。在治疗过程中,应定期进行脑脊液检查,以评估治疗效果。同时,应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如 L-AmB 的肾毒性和氟胞嘧啶的骨髓抑制作用等。

28.对于 ICU 中患有移植术后(如器官移植、造血干细胞移植等)的患者,IFI 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在移植后的不同阶段,应根据患者的免疫抑制状态和感染风险,制定相应的预防和治疗策略。在预防方面,可考虑使用 L-AmB 等药物;在治疗方面,一旦确诊 IFI,应立即启动抗真菌治疗,治疗方案应根据感染的真菌种类和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选择。

29.在 ICU 中,对于使用体外膜肺氧合(ECMO)的患者,IFI 的发生率较高。在这类患者中,应加强对真菌感染的监测,如定期进行呼吸道、血液等标本的真菌检测。若发生 IFI,治疗难度较大,L-AmB 可作为治疗选择之一,但需密切关注药物的不良反应以及与 ECMO 治疗的相互影响。

30.在 ICU 中,对于存在中心静脉导管相关真菌感染的患者,应及时拔除感染的导管。同时,根据感染的真菌种类和病情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抗真菌药物进行治疗,L-AmB 可用于治疗较为严重的中心静脉导管相关真菌感染。

31.在使用 L-AmB 治疗 IFI 时,应避免与其他具有肾毒性的药物(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万古霉素等)联合使用,以减少肾毒性的叠加。若必须联合使用其他药物,应密切监测肾功能,并根据情况调整药物剂量。

32.在 ICU 中,对于患有肝功能不全的患者,使用 L-AmB 时应谨慎虽然 L-AmB 主要通过肾脏排泄,但肝功能不全可能影响药物的代谢和体内分布。在这类患者中使用 L-AmB 时,应密切监测肝功能和血药浓度,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剂量。

33.对于 ICU 中发生 IFI 的孕妇,L-AmB 的使用应权衡利弊。由于 IFI 对孕妇和胎儿的危害较大,在某些情况下,使用 L-AmB 治疗可能是必要的。但在使用过程中,应密切监测孕妇和胎儿的情况,以确保药物的安全性。

34.在 ICU 中,对于使用质子泵抑制剂(PPI)的患者,长期使用 PPI 可能改变胃肠道的微生态环境,增加真菌感染的风险。在这类患者中,应合理使用 PPI,并密切观察是否出现真菌感染的迹象。若发生 IFI,在治疗过程中应考虑 PPI 对病情的影响。

35.在 ICU 中,应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提高对 IFI 的认识和诊断、治疗能力。医护人员应掌握 IFI 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诊断方法以及抗真菌药物的合理使用等知识,以更好地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同时,应加强医院感染管理,严格执行手卫生、消毒隔离等措施,预防 IFI 的传播。

原创文章(本站视频密码:66668888),作者:xujunzju,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zyicu.cn/?p=20282

Like (0)
Donate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xujunzju的头像xujunzju管理者
Previous 2025年2月5日 18:35
Next 2024年6月14日 21:56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Please Login to Comment
联系我们
邮箱:
xujunzju@gmail.com
公众号:
xujunzju6174
捐赠本站
捐赠本站
SHARE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