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思维第630期:和珅到底犯了什么错?

我们都知道,清代大奸臣、大贪官和珅的故事,乾隆皇帝的宠臣。但是乾隆一死,马上就被嘉庆皇帝处死抄家,抄出来大量财产,所以有那句话“和珅跌倒,嘉庆吃饱”。

这个事大家回头看都觉得很正常,贪官嘛,不杀他杀谁?不过,这件事情细想起来,有一个地方还是挺怪的。

乾隆当了三年太上皇之后,1799年正月初三死的。嘉庆皇帝当时还让和珅总理丧事。丧事还没办完,十天后,正月十三,就宣布和珅20条大罪,正月十八就下令处死了。

怪就怪在这里。太快了。

老皇帝留下来的权臣,即使再坏,新皇帝也得从容布置,至少得顾及政局的顺利过渡,安排好了再动手,干嘛这么急呢?和珅不过是一个贪污犯,也没有别的什么危害性,也不会拥兵造反,更没有必要这么快啊。而且,从后来的情况看,嘉庆皇帝也不是一个处事果决的人,那他为什么在和珅这件事上显得那么迫不及待呢?

过去读历史,不求甚解,就这么过去了。最近我读了一本书,叫《天有二日?》,这本书里面我看到了一则材料。看完之后,我觉得我对嘉庆的心态多少有点了解了。

什么材料呢?

话说,乾隆一直说,我当皇帝只当60年,然后就禅位,要去当太上皇。所以,等到乾隆六十年的时候,日子到期了,他必须把继承人的人选定下来了。这一年九月初三,乾隆册立第十五个儿子永琰,也就是未来的嘉庆皇帝为皇太子。宣布这个消息的前一天,乾隆和自己的几个心腹大臣透了底,这当中自然就包括和珅。你想,当时的大清朝,这是最顶级的机密。其他大臣守口如瓶,可和珅知道之后,迅速跑到当时还是皇子的嘉庆府上,见到嘉庆,从袖子里掏出一柄玉如意,双手奉上。四目一对,你知我知,然后匆匆离去。

看到这则材料之后,我突然明白了。和珅当然会死,但是死得那么快,应该就是这个原因。

后来嘉庆公布和珅罪状的时候,一共列举了二十条大罪,这件事就被列在第一条。你可能会说,把这件事列在第一条只是为了冠冕堂皇罢了。还真不是,嘉庆皇帝是真的很介意这件事。这是有证据的,嘉庆皇帝几乎同时还下了一道圣旨,禁止臣子进贡,还特别强调,尤其禁止进贡玉如意。你看,那柄玉如意,还真的是嘉庆皇帝的心病,不是说说就算了的。

好了,问题来了。为什么这件事让嘉庆皇帝记恨了和珅三年,等乾隆一死,立刻就动手诛杀和珅?

过去,有很多野史说,这和珅,仗着乾隆皇帝宠爱,眼里没有继任皇帝嘉庆,所以得罪了嘉庆。我们有历史常识的现代人,拿大脚指头想想就知道这是胡说。在那样的政治格局里,一个人能往上爬到和珅那样高的地位,一定是非常善于察言观色,玲珑剔透的聪明人。

和珅难道不知道老皇上再宠爱他,也没有几年好活了,他的身家性命都捏在继任的嘉庆手里,所以他怎么可能故意得罪嘉庆呢?讨好还来不及呢。所以,刚才讲的他告密那一段材料,和珅才会明知会有风险,也要提前给嘉庆送个喜报啊,这是他讨好的方式。

所以,这件事情有意思的地方就在于,为什么和珅觉得是讨好的事,嘉庆皇帝觉得大逆不道。这个认知反差是怎么出现的?都是聪明人,对同一件事的看法为什么差距这么大呢?

我们先回到和珅的视角来看看。

一般人觉得,和珅一直就是一个权倾朝野的人。其实不是,和珅恰恰就是在乾隆在当太上皇的那三年里才当上首席军机大臣,爬到权力顶端的。所以,和珅当权的那一刻,面对的处境就是:面对两个皇帝,天有二日。两位皇帝性格不一样,想法不一样,但是他们都有一个特征,就是随时都可以要和珅的命。那和珅怎么办呢?当然只能两头讨好。

讨好老皇帝靠什么?我知道你心思,你想要什么,我就给你什么,甚至你还没开口,我先替你想到了。在乾隆最后的那段时光,乾隆上朝,旁边站着两个人,一个是嘉庆皇帝,一个是和珅。嘉庆站在旁边,因为他是皇帝。和珅为什么也要站在旁边呢?因为乾隆那个时候快90岁了,说话口齿已经听不清楚了,因为只有和珅听得懂乾隆在说什么。你看和珅多聪明,对乾隆皇帝多了解,把他伺候的多周到。

很自然的,和珅也会用这一套来对待和揣测小皇帝。我要讨好你,我要把自己的全部献给你,我对你不会隐瞒,我对你没有秘密。所以,他才提前给嘉庆送个消息,递个如意,就是这个思维模式的结果。

但是在嘉庆皇帝看来,这件事情的意涵就完全不同了。为什么不同?因为乾隆是一个没有未来的老人,而嘉庆一个是有未来的年轻人。其实区别就那么简单。

你想,一个老年人,尤其是生命即将走到尽头的老年人,他的心态是什么样的?

你看晚年的乾隆就全明白了,他的所有思绪都是指向过去的。比如说,乾隆在八十二岁的时候,写了一篇《十全记》,记述自己一生平定准格尔、金川等十项功绩,自称“十全老人”。你看,他知道自己没有未来,只有过去,所以他会更看重眼下的感受。谁更能讨他欢心,他就更喜欢谁。

但嘉庆皇帝就不同了。他即位的时候才36岁,乾隆死的时候,他还不到40岁,正是年富力强,要做事的时候。嘉庆皇帝拥有的是未来。

拥有未来的人,比只有过去的老人,区别在于他看待一件事的维度要丰富得多。

你想,老人,他的社会网络不再扩展了。他坍缩成了网络中一个不再变化的节点。他能感受的,就是网络周边节点对他的态度。这点很好理解,你就观察一下现在的退休老干部,单位过年的时候给他送个温暖,他就很高兴。他判断年轻人的标准渐渐只有一个,就是有良心还是没良心。当年我对他那么好提拔他,他现在对我爱答不理,就是没良心。反之,就是有良心。这样的节点,讨好当然是有用的。因为他感知的全部都是周边节点的态度。

但是有未来的人呢?相比起你对他的态度,他更关心,你对他未来网络扩展的影响。也就是说,任何事,他做为一个网络节点,不仅感受你对他的作用力。他还要评估另外一件事,就是你对其他节点的作用力,是不是有助于优化他的未来网络。

我们就拿嘉庆皇帝来举例子,和珅对他的讨好他当然记在心里,看在眼里,说不舒服是假的。但是嘉庆皇帝要考虑的维度就很多,比如和珅能把老皇帝的话泄露给我,那将来能不能把我的话泄露给别人呢?你对我是忠诚的吗?和珅通过泄密如果获得了宠爱,这对我将来执政的朝廷风气,会造成什么样的不良影响呢?等等。嘉庆皇帝有三年去想和珅这件事。你看,他考虑的事要多得多。

和珅的行为,讨好了嘉庆皇帝一个点。但是嘉庆皇帝想的是,这个行为在更广大的、面对未来的网络中的负面作用。所以,想了三年他想明白了,这个行为在他看来,就极为败坏,就必须杀掉,立即杀掉。

就拿我自己来说,我是在一家创业公司,如果有同事特意地讨好我,比如出差,专门给我带了个小礼物,其他同事没有份儿,我当然感受得到好意,也会说谢谢。但是与此同时,我心里升起来的念头是很多的:他会不会是一个表里不一的人?他拥有权力之后会不会是一个瞒上欺下的人?他会不会是想用私人关系掩盖业务能力不足?他会不会败坏公司的风气?一瞬间无数的念头。所以,他礼物送了,也收到了我的感谢,但是,其实降低了在我心目中给他打的分数。

请注意,这不是我有什么高风亮节,也不是什么道德洁癖。只是因为我身在一家创业公司,我有未来,我衡量事物的标准和那种只有过去的人,不一样的,仅此而已。

结论来了,如果你善于讨好,那就去只有过去的地方。如果你善于创造价值,那就去拥有未来的地方。但是千万别两边串来串去。

所以回答今天题目的那个问题,和珅到底犯了什么错?除了贪污之外,和珅错就错在,不该在过去和未来的夹缝去生存,而且还用同一套逻辑来应对啊。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xujunzju管理者
    上一篇 2020年5月1日 21:24
    下一篇 2020年6月4日 22:22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联系我们
    邮箱:
    xujunzju@gmail.com
    公众号:
    xujunzju6174
    捐赠本站
    捐赠本站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