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知音第19课_体温

大家好,今天是2022年3月13号,重症知音,小郑陪你学重症。

今天的主要内容是基本生命体征监测,今天分享的主要内容是体温监测。体温是最常见的生命体征之一。正常成人随着测量部位不同,体温监测结果有所不同,一般昼夜之间可有轻微波动,清晨稍低,起床后逐渐升高,下午或傍晚为一天内最高的体温,但波动范围一般不超过1℃。动态监测重症患者的体温,监测皮肤温度与中心温度及两者之间的温差,可判断重症患者的病情变化趋势。

重症知音第19课_体温

美国危重症医学会和美国感染学会2008年发布的《危重症成人病人新生发热评价的临床指南》中推荐采用血管内温、食管温、膀胱温、直肠温、口腔温、鼓膜温监测病人体温变化,不推荐使用颞浅动脉温、腋温、化学式温度计用于重症监护病房病人的体温监测。

人体各部位可以分为体表温度和中心温度。体表温度主要为皮肤温度(多采用腋窝温度),操作简单,但易受外界环境影响。中心温度反映人体内真实的温度,受外界环境影响小,比较稳定。目前常采用以下部位测量体温。

一、体表温度监测

  • 1、口腔温度:将舌下置温度计5分钟即可测得口腔温度,是传统测温部位,测口腔温度前进食冷或热的食物、测量时患者张口呼吸及测温时间不够等,均易引起误差。经口腔测温不适用于昏迷,不能合作及病情需要连续监测体温的重症患者。
  • 2、腋窝温度:由于操作简单,适用于普通患者,也可用于不合作或昏迷患者。腋温一般比口腔温度低0.3-0.5℃。腋温与直肠温度相差0.5-1.0℃。
  • 3、皮肤温度:皮肤温度能反映末梢循环。存在血容量不足或心排血量低时,外周血管收缩,皮肤温度下降。受血流灌流以及辐射、传导、对流和出汗等因素的影响,不同部位皮肤温差很大。

二、中心温度监测

  • 1、血液温度:能准确反映中心温度,可在床边持续、动态监测。不同的器官血液温度略有不同,肝和脑血流温度最高,接近38℃。对于需要进行持续体温监测的重症,可以选择血温,ICU中最常看到的血温监测是执行PICCO和漂浮的患者。Swan-Ganz导管持续监测的是肺动脉血温,PICCO监测测得是髂动脉血温。
  • 2、鼻咽温度及深部鼻腔温度:接近颅底,将测温探头分别置入,可反映脑部温度,能迅速反映体温变化情况。但易受吸入气流温度的影响,通常在麻醉术中监测中使用,需要关注测温探头可能会损伤鼻粘膜,同样当另一侧鼻腔给予鼻饲食物的时候,也会影响温度测量
  • 3、直肠温度:直肠是测量中心温度常用的部位,经肛门测试直肠温度称为肛温,主要反映的是腹腔脏器的温度,一般小儿放置深度2-3cm,成人为6cm以上。肛温比体内其他部位温度高,在降温复温过程中,直肠温度变化最慢。经常会受粪便、腹腔冲洗液和膀胱镜检的影响。
  • 4、食管温度、鼓膜温度和膀胱温度也可反映中心温度,临床上不常用。

既然监测了体温,我们就必须理解体温不在正常范围里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正常人由大脑皮质和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通过神经体液调节产热和散热,维持体温相对恒定。重症患者因为体温调节功能失常、循环障碍、内分泌代谢失常和水、电解质紊乱等而发生体温过高或过低

发热:不是独立疾病,是多种疾病的重要的病理生理过程和临床表现,是疾病发生的重要信号,也是患病时机体的生理防御反应。超过37.3C 称为发热。体温过高时,患者会出现谵妄、烦躁不安甚至惊厥,机体氧耗增加,对呼吸、循环及肝肾功能产生不利影响。

这个涉及到发热的鉴别诊断,必须从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方面进行考量。发热的患者首先应寻找病因,积极控制导致发热的致病因素,同时应积极给予降温处理,以减少患者的氧耗和能量代谢。可采用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等措施。

体温过低:体温低于36℃为体温过低。当体温在34-36℃时称轻度低温,低于34℃为中度体温,体温过低多表现为四肢和躯干发凉、皮肤花斑、寒战等。我们往往会在极度衰竭的重症患者中观察到体温过低,有时候我们叫“死亡三角”-低体温、凝血功能障碍及严重代酸。这样的情况也会出现在严重创伤患者中,休克伴体温过低,病死率明显升高。需要采取积极的病室温度的控制,不低于21℃,并给患者采取保暖措施。对顽固性低体温者,应在保暖复温的同时,积极补足血容量、心源性休克者,应积极纠正心功能,改善全身血液循环。

重症知音第19课_体温

    原创文章(本站视频密码:66668888),作者:xujunzju,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zyicu.cn/?p=10871

    (2)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xujunzju管理者
    上一篇 2022年3月7日 21:37
    下一篇 2022年3月24日 23:21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联系我们
    邮箱:
    xujunzju@gmail.com
    公众号:
    xujunzju6174
    捐赠本站
    捐赠本站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