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来,重症医学专家、肾病学家和统计学家通过反复研究与完善,对急性肾损伤(AKI)进行了定义与修订,并通过临床数据验证了我们一直担忧的事实:AKI危害严重。它不仅本身具有不良预后,还常导致慢性肾病(CKD)。AKI的严重程度越高,患者生存率越低。除了功能丧失的程度(通常表现为血肌酐浓度的升高)外,AKI的持续时间也是其严重程度的重要标志。
AKI持续时间的重要性最初在心脏手术后得到明确证实,研究发现,无论肾功能是否恢复,AKI持续时间越长,患者的长期生存率越差。第16届急性疾病质量倡议(ADQI)会议的专家进一步明确了术语,将AKI持续时间分为“短暂性”(48小时内恢复)和“持续性”(超过7天则定义为急性肾脏病,AKD)。随后,KDIGO(肾脏病:改善全球预后)将AKD的标准统一为肾功能异常持续从发病至90天。然而,关于肾功能恢复的争议仍然存在,尤其是肾脏功能储备的保留程度尚不明确。显然,随着认识的深入,相关术语仍需不断调整。
Gomez等人的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了重症监护病房(ICU)中的96,591例患者(共190,550次住院记录),其中65,119例为KDIGO 2或3期AKI,其中8,059例(12.4%,占全部ICU患者的4.2%)进展为“持续性严重AKI”(定义为KDIGO 3期AKI持续≥72小时)。与预期一致,持续性严重AKI患者的院内死亡风险(HR=2.21,95% CI 2.06-2.38)和90天死亡风险(HR=1.49,95% CI 1.42-1.56)更高,且肾功能恢复概率低于72小时内缓解的AKI患者。与非持续性严重AKI相比,持续性严重AKI的危险因素包括首次AKI的严重程度、社区获得性AKI、高正液体平衡、多器官功能障碍、脓毒症和休克。
研究结果可总结为:AKI越严重、持续时间越长,患者预后越差,肾功能和生存率均受影响。这一结论支持了此前两项大规模分析。Ozrazgat-Baslanti等人评估了156,699例住院患者的AKI轨迹(包括出院后1年随访),并证明短暂性AKI(48小时内肌酐迅速逆转升高)患者的预后比持续性AKI患者好得多,持续性AKI定义为持续时间超过48小时的AKI。另一项针对169,582例丹麦AKI患者的20年随访研究显示,AKI持续时间越长,CKD风险越高:快速逆转AKI、持续性AKI和AKD患者的20年CKD风险分别为26.3%、29.5%和28.7%。
前两项研究关注长期结局,而Gomez团队则聚焦院内和90天死亡率,并利用整个ICU住院期间的AKI数据进行分类。但这种方法可能引入“ immortal time bias”(患者需存活足够久才能被正确分类)。由于持续性AKI需在AKI发生并持续72小时后才能确认,观察期的起点应设在此后。
为消除此偏倚,作者进行了敏感性分析,包括“landmark分析”(仅纳入存活至特定时间点的患者)和以AKI发生后72小时为时间起点。尽管不同分析的HR值存在差异(1.14-1.55),但结果一致表明持续性严重AKI患者的死亡风险更高。未来研究可采用时间依赖性模型,以更准确评估AKI持续状态与预后的关联。
然而,我们需超越已知结论的验证。定义持续性严重AKI的意义何在?它能否指导治疗或识别干预靶点?针对严重AKI的干预试验屡屡失败,原因已被广泛探讨。显然,多数试验不应重复,例如在实验性AKI初期有效的疗法未必适用于已确诊的AKI。此外,若以肌酐定义AKI,则所有AKI均已“确立”!
未来方向
- 支持治疗与机制探索
目前AKI管理仍以支持治疗为主,与其他综合征(如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类似。因此,首要任务是明确AKI的病因和机制,需超越综合征定义,识别亚型和内型。生物标志物(包括影像学和早期肾活检)可帮助区分AKI类型,并为特定疾病匹配干预措施(图1)。 - 早期干预策略
将重点转向早期、轻度而非晚期、重度AKI可能更有效。尽管存在争议,电子警报(eAlerts)联合监护套餐在至少一项研究中缩短了1期AKI患者的住院时间。除eAlerts外,现有更灵敏的肾功能标志物(如胱抑素C、前脑啡肽)和商业化损伤标志物(如NGAL、细胞周期停滞标志物、L-FABP、KIM-1和CCL14)可及时确认肾损伤。RUBY研究将CCL14列为持续性严重AKI的最佳预测因子,为早期识别和干预提供了可能。此外,FDA近期批准了MediBeacon的经皮肾小球滤过率(GFR)监测技术,有望实现危重患者的实时GFR监测,包括肾功能进行性恶化的早期识别。早期肾活检也有助于理解人类肾脏在AKI早期的变化(图1)。

我们仍需支持持续性严重AKI的管理,尽管其本质是对症治疗而非病因治疗。但如Gomez研究所示,此时“马已脱缰”。我们是否该阻止“马匹离厩”?借助新技术识别高风险患者后,亟需探索以患者为中心的优化策略。
原创文章(本站视频密码:66668888),作者:xujunzju,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zyicu.cn/?p=20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