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
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irect Antiglobulin Test, DAT),也称为直接Coombs试验,是一种用于检测红细胞表面是否结合有不完全抗体(主要是IgG类)或补体成分(如C3d)的免疫学检测方法。它是诊断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的重要实验室检查之一。
一、原理:
当患者体内存在针对自身红细胞的不完全抗体(通常是IgG)或补体(如C3d)时,这些抗体或补体可与红细胞膜结合,但不直接引起红细胞凝集。通过加入抗人球蛋白试剂(抗IgG和/或抗补体C3d),可以与红细胞表面结合的抗体或补体发生反应,导致红细胞凝集,从而间接证明红细胞被致敏。
二、临床意义:
DAT主要用于以下情况:
- 诊断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
- 温抗体型AIHA:常见抗IgG阳性或IgG + C3d阳性
- 冷抗体型AIHA:可能以C3d为主
- 新生儿溶血病(HDN)的辅助诊断
- 检测新生儿红细胞是否被母源抗体致敏
- 输血后溶血反应
- 判断是否因输血引起的免疫性溶血
- 药物诱导的免疫性溶血
- 如青霉素、头孢类等药物可诱发抗体产生
- 其他原因导致的溶血
- 如感染、免疫性疾病等引起的继发性溶血
三、结果解读:
- 阳性:表示患者红细胞表面结合有免疫球蛋白(如IgG)或补体(如C3d),提示存在免疫因素介导的红细胞破坏。
- 常见阳性模式:
- 抗IgG阳性:多见于温抗体型AIHA
- 抗C3d阳性:多见于冷抗体型或某些重症AIHA
- IgG + C3d双阳性:提示更严重的免疫攻击
- 常见阳性模式:
- 阴性:红细胞表面未检测到免疫球蛋白或补体,通常不支持免疫性溶血的诊断,但需结合临床。
四、操作简要流程(实验室中):
- 取患者EDTA抗凝血(一般不用枸橼酸盐或肝素抗凝)。
- 洗涤红细胞(去除血浆中的游离抗体干扰)。
- 加入抗人球蛋白试剂(含抗IgG、抗C3d等)。
- 观察是否出现红细胞凝集反应。
- 凝集者为阳性,根据使用的试剂可进一步判断是IgG、C3d或两者均有。
五、与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的区别:
项目 | 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 | 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IAT) |
---|---|---|
检测对象 | 红细胞表面结合的抗体/补体 | 血清中的游离抗体 |
用途 | 诊断免疫性溶血(如AIHA) | 血型不合筛查、交叉配血、HDN母体抗体检测 |
标本 | 患者红细胞 | 患者血清 + 已知红细胞 |
阳性意义 | 红细胞被免疫性致敏 | 血清中存在不规则抗体 |
六、总结:
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是诊断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关键实验,尤其是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阳性提示红细胞表面有免疫复合物(抗体/补体)附着,需结合临床表现和其他检验进一步明确病因。
抗筛阳性
“抗筛阳性”指的是不规则抗体筛查(Antibody Screening,简称抗筛)结果为阳性,这是在输血医学和产科等领域中一个重要的实验室发现。
一、什么是抗筛(不规则抗体筛查)?
不规则抗体筛查是指检测患者(通常是患者血清或血浆)中是否存在除了ABO血型系统以外的其他血型系统的不规则抗体(意外抗体),这些抗体可能是:
- 同种抗体(alloantibodies):由输血、妊娠等免疫刺激产生,针对非自身红细胞抗原;
- 自身抗体(autoantibodies):针对自身红细胞抗原,有时也可在抗筛中呈现阳性,但通常需进一步鉴别。
常用的筛查方法是使用筛选红细胞(抗体筛查细胞,通常包含多种常见血型抗原)与患者血清进行反应,观察是否发生凝集,从而判断是否存在潜在的不规则抗体。
二、抗筛阳性的含义
当抗筛结果为阳性时,意味着:
✅ 患者血清中可能存在针对某种(或某些)红细胞抗原的抗体,这些抗原并不在所有的供者红细胞上都存在,因此可能导致:
- 输血反应风险增加
- 新生儿溶血病(HDN)的风险(尤其在孕妇中)
- 交叉配血困难
⚠️ 但抗筛阳性本身并不说明一定会发生问题,只是提示需要进一步做“抗体鉴定”来明确抗体的特异性。
三、抗筛阳性的常见原因
- 既往输血史
- 接受过非同型输血或多次输血,可能刺激机体产生针对供者红细胞抗原的抗体。
- 妊娠史(特别是多次妊娠)
- 胎儿红细胞上的抗原(如RhD、Kell、Duffy等)可能刺激母体产生抗体,如抗-D、抗-K、抗-E等。
- 妊娠期间胎儿红细胞通过胎盘进入母体(经胎盘出血)
- 尤其是Rh阴性母亲怀Rh阳性胎儿,可能产生抗-D抗体。
- 移植、免疫治疗等免疫刺激因素
- 自身免疫性疾病(较少见)
- 有时也会产生不规则抗体,甚至自身抗体。
四、抗筛阳性的临床处理流程
当抗筛结果为阳性时,通常需要进一步进行以下步骤:
1. 抗体鉴定(Antibody Identification)
- 使用一组已知抗原谱的红细胞与患者血清反应,以确定抗体的特异性(比如是抗-D?抗-E?抗-K?抗-Jka?等)。
- 这一步对于选择相合的血液供者至关重要。
2. 交叉配血试验调整
- 如果患者体内存在同种抗体,常规交叉配血可能出现不相合,必须选择该抗体对应抗原阴性的红细胞进行配血,即“抗体筛选相合”或“抗原阴性”供血。
3. 临床意义判断与处理
- 对于需要输血的患者:必须筛选无相应抗原的供者血,避免发生迟发性溶血反应。
- 对于孕妇:如果检出可能引起新生儿溶血病的抗体(如抗-D、抗-K等),需密切监测胎儿情况,必要时进行宫内输血或提前分娩干预。
- 对于自身抗体:有时会干扰交叉配血,需特殊方法处理(如使用自身吸收、热放散等技术)。
五、抗筛阳性的常见抗体举例
抗体 | 常见与否 | 临床意义 |
---|---|---|
抗-D | 常见(尤其在Rh阴性人群中) | 最具临床意义的抗体之一,可导致严重HDN和溶血性输血反应 |
抗-E | 常见 | 可引起迟发性溶血反应,需选择E抗原阴性血 |
抗-c / 抗-C | 常见 | 可能引起溶血,需选择对应抗原阴性血 |
抗-K(Kell系统) | 较常见 | 可导致严重HDN和溶血,Kell阴性血稀缺 |
抗-Fya / Fyb、抗-Jka / Jkb(Duffy/Kidd系统) | 较常见 | 引起迟发性反应,配血时需注意 |
自身抗体 | 可能性存在 | 需与同种抗体鉴别,处理较复杂 |
六、抗筛阴性 vs 抗筛阳性
项目 | 抗筛阴性 | 抗筛阳性 |
---|---|---|
含义 | 未检测到常见的不规则抗体 | 检测到可能存在的不规则抗体 |
输血安全性 | 一般较高,可使用普通供血 | 需进一步鉴定抗体,选择相容血 |
临床关注度 | 低 | 高,尤其对孕妇、需反复输血者 |
处理 | 常规配血即可 | 需抗体鉴定+特殊配血 |
七、总结
- 抗筛阳性 = 患者血清中可能存在针对红细胞的不规则抗体(通常是同种抗体)。
- 需要进一步做抗体鉴定,明确抗体特异性,以指导安全输血或妊娠管理。
- 对需要输血的患者,必须选择与抗体相对应抗原阴性的红细胞,避免溶血反应。
- 对抗筛阳性的孕妇,要评估是否会引起胎儿/新生儿溶血病,并进行相应监测和干预。
原创文章(本站视频密码:66668888),作者:xujunzju,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zyicu.cn/?p=20749